目录
1.什么是模式识别
1.1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
1.2信息感知
1.3计算机模式识别
1.4模式识别应用
1.5模式识别发展简史
1.6相关问题和领域
2.模式识别形式化
2.1模式和模式识别
2.2模式表示
2.3特征空间
2.4特征空间中的分类
2.5一个例子
3.模式识别系统流程
4.模式分类器设计
4.1分类器训练过程
4.2训练-评价流程
4.3数据划分方式
4.4泛化性能
5.模式识别方法分类
5.1根据表示方式分类
5.2统计/结构方法对比
5.3学习方法分类
5.4生成/判别模型
1.什么是模式识别
1.1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
•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
构造智能机器 (智能计算机、智能系统
)
的科学和工程,使机器模拟、延伸、扩展人类智能
•
人类智能
–
感知:看
(
视觉
)
、听
(
听觉
)
、摸
(
触觉
)
、闻
(
嗅觉
)
、尝
(
味
觉
)
–
学习:有教师学习,自学习
–
思维:推理、回答问题、定理证明、下棋等
–
行为:表情、拿物、走路、运动
人工智能研究内容
• 机器感知(模式识别)
– 模式分类、模式匹配
– 计算机视觉、图像视频分析
– 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
• 机器学习
– 从数据或经验学习模型或程序
– 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等
• 机器思维(问题求解)
– 专家系统、自动问答、机器定理证明、下棋等
• 智能行为
– 机器人动作、自动驾驶、无人机等
模式识别在
AI
中的地位
•
模式识别:
机器感知环境,从环境获取信息和知识
– 视觉感知:
从图像识别文字、物体、行为等,从而理解周围环境
– 听觉感知:
从声音和文本识别场景、理解语言和获取知识
1.2信息感知
感知:从环境获取信息
人和动物通过感知从周围环境获取信息。感知就是模式识别过程。
1.3计算机模式识别
•
模式识别:使计算机模仿人的感知能力,从感知数据中提取信息(判别
物体和行为、现象
)的过程
1.4模式识别应用
安全监控
(身份识别、行为监控、交通监控)
空间探测与环境资源监测
(卫星
/
航空遥感图像)
智能人机交互
(表情、手势、声音、符号)
机器人环境感知
(视听触觉)
人类健康
(医学图像、体测数据)
工业应用
(零部件
/
物品分类、损伤检测)
文档数字化
(历史书籍报纸、档案、手稿、标牌等)
网络搜索、信息提取和过滤
(文本、图像、视频、音频、多媒体 )
舆情分析
(互联网、大数据)
有些生物特征(如虹膜、指静脉)精度高,但是需要客户配合。
有些(如签名、步态)精度相对较低,但是不需要配合,有适合其应用的场合。
智能交通、无人驾驶:
交通标志识别、道路识别、车辆识别、行人识别等
1.5模式识别发展简史
•
生物“模式识别”
(
心理学
)
•
光学
/
机械模式识别
–
第一个光学字符识别
(OCR)
专利:
1929
•
现代模式识别:电子计算机发明以后
–
先期统计学基础
(19
世纪以前
)
:
Bayes, Gauss, Fisher
等
–
早期统计模式识别:
IBM (1950s-)
–
第一个“模式识别”学术会议:
1966 (
波多黎各
)
–
早期模式识别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