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问好!“翟”这个字还挺让人好奇的呢。我又如约来和你分享我的汉字学习笔记!本篇笔记,写的是“翟”字,跟着笔记一起来学。
读音翟字的本音为dí,与常见字“迪”字同音,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zhái,各自对应的含义和用法,详见下文。
造字本义“翟”字,由“羽”和“隹”组成。“羽”字,大家都熟悉,就是羽毛的意思,轻盈飘逸。而“隹”呢,它在这里表示的是长尾的鸟。
所以,“翟”字的造字意图,就是想表达一种长尾鸟的尾羽,那种长而阔、漂亮极了的尾羽。
在甲骨文里,“翟”字就是羽和隹的组合,形象地描绘了长尾鸟的尾羽。到了金文和篆文时期,这个字的形状基本上延续了甲骨文的特点。但是到了隶书,楷书的时候,字形就发生了一些变化,不过核心的元素还是保留了下来。
“翟”的本义,就是指长尾鸟的漂亮尾羽。在古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诗经》里的“左手执籥,右手秉翟”,这里的“翟”就是指那种漂亮的尾羽。
后来“翟”字也用来指代那种尾羽阔长而漂亮的山鸡,比如《山海经》里提到的“其状如翟而五彩文”,这里的“翟”就是指那种五彩斑斓的山鸡。
说文解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翟”字的解释是:“山雉尾长者。从羽从隹。徒歴切。”
这里,“山雉”指的是一种生活在山中的野鸡,特点是尾巴特别长。“从羽从隹”说明这个字是由“羽”和“隹”两个部分组成,“羽”表示与鸟的羽毛有关,“隹”是古代汉字中表示鸟的一种部首。“徒歴切”是古代的反切,用来标注字的发音。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翟”字的解释更为详细,他提到:“翟,山雉也。释鸟:翟,山雉。郭曰:长尾者。”
这里,段玉裁引用了《尔雅》中的“释鸟”部分,进一步确认“翟”是指长尾巴的山雉。他还提到了古代文献中对“翟”字的不同用法,比如在《诗经》中,“翟”被用来指代古代乐舞中所用的雉羽,或者作为一些地名和人名的组成部分。
“翟”这个字两部古字书里主要有以下几个含义:
指一种长尾巴的山雉,也就是一种野鸡。指古代乐舞中使用的雉羽,可能用于装饰或作为舞蹈道具。在某些情况下,用作地名或人名,如战国时期的墨子名翟。康熙字典在《康熙字典》里,“翟”最直接的解释就是指那种尾巴长长的野鸡,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长尾山雉。
这不难理解,我们说的孔雀开屏,那长长的尾巴特别引人注目,而“翟”字所指的野鸡,也是因为那长长的尾巴而得名。
“翟”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用途,那就是在古代乐舞中,舞者常常会手持用雉鸟的羽毛做成的道具,这种羽毛就被称为“翟羽”。
你可以想象,在古代的大型庆典或祭祀活动中,舞者们身着华服,手持翟羽,翩翩起舞,那场面肯定非常壮观。
除了上述两种直接的含义外,“翟”在古代还常被用作中国北方某个民族的代称,那时候和“狄”是通用的,都指的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一种认识和分类。
“翟”还是一个姓氏,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一样,在古代也有很多人以“翟”为姓,留下了他们的名字和故事。
《康熙字典》还提到了“翟”的一些其他用法,比如作为地名“阳翟”的组成部分,或者是某些特定场合下的专有名词等。但这些相对来说比较特殊,不是“翟”字的常见用法。
含义用法来看下翟字的如今的含义和用法。
"翟"有两个读音,分别是dí和zhái。
在dí这个读音下,有几种含义。指的是一种长尾巴的野鸡,这种野鸡在古代还挺受重视,甚至皇后的车子上都会装饰着的羽毛,显得特别华丽。👑 另外,"翟"这个字还用来指代古代乐舞中使用的雉鸡羽毛,舞者们手持翟羽,翩翩起舞,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神秘的氛围。💃
在zhái这个读音下,"翟"主要是一个姓氏。这个姓氏在中国历史上也有悠久的历史,比如战国时期就有著名的墨子,他的名字里就有"翟"这个字。
除此之外,"翟"在古代还有指代中国北方民族的意思,和"狄"字相通。在《礼记》等古籍中,就可以看到用"翟"来指代这些民族的例子。
另外,"翟"在古代文献中还用作人名,比如墨子的名字中就有这个字。还出现在一些地名中,比如阳翟,是一个古代的县名。
结束本篇关于汉字“翟”的笔记,简单写到这里,希望本篇笔记又能让你学到新知识,如文中有理解不当的地方,感谢告知,下篇笔记见。另外,如你有哪些字存在疑惑,也可以告知,咱们一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