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阔表逻辑 循序渐进看懂央行扩表的缘由,方式,以及潜在风险。(可能会很啰嗦,必须静下心来跟着我的思维逻辑慢慢去阅读一遍。)要逐步深入...
世界杯场地 5661 2025-08-15 06:02:21

来源:雪球App,作者: 中环过客,(https://xueqiu.com/2256551316/281825703)

循序渐进看懂央行扩表的缘由,方式,以及潜在风险。(可能会很啰嗦,必须静下心来跟着我的思维逻辑慢慢去阅读一遍。)要逐步深入看懂这个问题。我们先把客观事物先抽象简单化,并得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底层逻辑是怎样的。先假设没有商业银行,社会上流通的是金银货币或者金银铸币。即使金银作为贵金属,已经令货币的体积变得很小而方便携带,但是其质量或重量很大,假如大额远途交易,货币携带仍然不方便,随着社会化大生产,交易额的增大,也会抑制社会交换的效率。于是央行出现,发行纸钞按一定的价格购买社会中的黄金进行储备,则社会黄金储备进入央行,而纸币则代替黄金在社会中流通。例如金本位时期的美元,以及美国央行的名称叫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无不告诉我们这种底层逻辑的通畅性。因此,金本位制度下的纸币并不是一种信用货币,而是一张黄金的代换券,是代替了黄金在社会中流通交易,并可大大提高交换的效率。接着商业银行出现,最早可以叫做钱庄,或者银庄都有类似的意思。首先搞清楚,商业银行为什么会出现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两种不同的存款产品。假如社会中的纸币持有者,将货币(纸币)存入银行保管,那么这就是潜在形成了存管协议,按逻辑储户应该要向银行交保管费。所以,现在西方有些国家的存款是0利率,甚至是负利率,就是这种存款潜在隐含这存管协议在生效。存管协议之下,储户是可以随时向银行取款并用于社会交易支付过程中的,因此,银行活期存款100%准备金率就是十分通顺的逻辑和社会现象。还有一种情况,储户将货币借给商业银行,产生事实上的借贷协议,即借贷协议同时会产生利率协定和借款时间期限约定。于是这种逻辑下,定期存款的定期时间和定期存款利率就很自然地产生了。而银行可以将储户定存到银行的货币(纸币)以更高的利息借贷给社会债务人,并因此获得利率差作为收益。随着社会货币大量存入银行,银行资金(现金钞票)泛滥,而且尤其是现代金融体系中出现了电子货币新事物新现象之后,银行基本上不会存在太大的现金漏损率,也不会存在现金挤兑风险了。于是,银行可以不管定期存款也好活期存款也好,统统执行部分准备金率制度。当银行从货币的存贷机构演变为货币的交易支付机构后,社会中的流通货币,就不再是通过央行发行的纸钞货币来体现了,而是通过银行的活期存款来表达了。多因素综合叠加在一起,可以得出,银行信贷可以大量派生增加社会的活期存款,而货币存款因定期存款利率高于活期存款,活期存款又有很大部分失去流通属性而变为定期存款,于是导致了货币供应量M2(M0+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的大幅度派生增长了。因此,这个时候,社会的流通货币M1并不是通过只央行金本位货币制度下发行的纸币来完整表达,而是由社会中的M0(流通中的现金钞票)和银行的活期存款来共同表达,而银行的活期存款+M0又可以远远大于央行发行的纸币基础货币。(备注:当前社会中的流通货币供应量M1,逻辑上应该包括个人活期存款,以及所有第3方支付系统内的流动资金,但是这里不复杂化展开这些话题,因此,我国当前流通货币供应量M1是被显著远远低估了的。)这里储户存入银行的纸币,都统统叫做银行的准备金。然后回到前面的部分准备金制度。这个简单的金融体系的运行规则很多人都已经很了解了。简单举例来说,就是央行执行8%的法定准备金率强制约束,以及2%的超额准备金率监管约束。随着银行的信贷并派生增加各项存款,那么银行的准备金/各项存款就一定会产生一个低于1的实际准备金率,而实际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则一定等于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电子货币体系下,还有一个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比率,这个比率很低,简单化我们暂且忽略。)一定准备金规模的前提下,随着银行释放的信贷越多,则银行的准备金率越低,一定法定准备金率的强制约束下,也意味着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也越低。重要的部分来了。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可以认为是商业银行将吸收到社会中的现金钞票,存入了国家央行,形成了商业银行在央行中的定期存款,也叫做法定准备金存款,而商业银行将吸收到的社会中的现金钞票,也存入国家央行,不过这部分叫超额准备金粗款,即类似于商业银行在央行中的活期存款。而超额准备金本质上是商业银行存入央行的活期存款,它唯一的作用,只用于社会储户的活期存款用于社会交易支付过程中的清算用途。所以超额准备金也叫清算货币。所以,重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虽然是商业银行的资产,但是却并不是由商业银行随意支配使用,也不能被社会任何个人,机构,甚至国家政府直接随意支配使用,因为这是商业银行之间的流通货币,且只唯一用于清算用途。这是看懂当今现代金融货币体系中核心中的核心重点。因此,流动性一词,有2种不同层次的含义。1.社会流动性,是指社会中的流通货币,除M0之外,显著就是银行的活期存款,且这个活期存款规模会远远大于银行所有的准备金规模。2.银行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是商业银行之间或者商业银行与央行之间只唯一用于清算用途的流通货币。其现代金融货币体系的运作规则就是,不考虑流通货币M0,社会各活期存款的个人或机构储户,基于活期存款,并在后台经过央行清算系统利用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完成清算,并最终实现社会完整的经济和金融交易过程。而这种电子货币及其交易支付系统,银行系统内的活期存款规模可以很大很大,而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很少很少,微观底层逻辑是利用了电子基础货币“分时复用”来实现金融体系的运作的。这些虽然很难抽象很难懂,但是一旦理解后,底层逻辑十分通顺和自洽,且可以推演金融货币体系的运行趋势和方向,并推演预测它对宏观经济会产生何种作用和影响,并能被客观事实验证是正确的。继续回到前面金本位货币制度。按同样的逻辑,那么央行发行纸币基础货币购买社会中的外汇并储备,那么这个逻辑同样也是通顺的。例如港币,其次也包括人民币,其实也是美元的代换券。我国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构成中,曾经外汇占款的比例长期高达90%以上。所以,人民币与港币的性质类似,他们都是美元的代换券。所以,外汇占款的逻辑并没有错误,但是错在央行过多储备外汇,一旦社会大量的各项存款需要购汇外流,一旦商业银行的外汇缓冲储备一旦被对空后,社会各类资金以活期人民币存款的形式通过商业银行向央行购汇,那么这种情况下,央行的外汇储备会流向社会或流出境外,而银行活期存款并通过准备金清算后回到央行系统内与外汇占款规模冲抵,会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表萎缩,会导致央行负债端人民币基础货币萎缩减少,资产端外汇占款减少,央行缩表——央行资产负债表衰退。很显然这对社会的心里冲击力度是很大的。而资本外流,银行活期存款与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进行清算后,也会导致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规模减少,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所以,资本外流会同时导致商业银行的人民币超额准备金存款萎缩和紧张,以及央行的外汇流动性紧张。会同时挤兑商行和央行。央行必须对这种金融风险进行救助,为了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降准其实是最符合逻辑的做法,但是降准不会影响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也就是资本外流下央行降准虽然可以救助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但是却无法避免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现象。怎么办?一个奇葩的金融现象出现了。那就是央行较大规模地释放增量再贷款,而增量再贷款会增加央行对存款性公司债权,而负债端增加基础货币,并以商业银行增量的超额准备金存款的方式来存在。我将央行的这种再贷款(对存款性公司债权),称为无主货币。因为这些基础货币释放的时候,它在社会上是找不到主人的,它虽然是商业银行的资产,但是却无法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购买力,不会直接增加社会的流通货币供应M1,它也不属于各级政府,更加也不属于社会上的个人和任何机构,不会直接导致M1供应增长,它只唯一用于补充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且只唯一用于清算用途。(PSL是有主货币,不纳入无主货币再贷款中考虑)为啥会说这种现象是很奇葩的金融现象呢?简单来说,就是商业银行本来就存了一笔定期存款再央行,即法定准备金存款,现在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紧张,需要用钱了,并不是将定期存款转为活期存款(降准),而是向银行要(再)贷款,这个情况,放在社会上来说,是违背常识和违背逻辑的一种十分不合理的操作。而无主货币再贷款,同时也是金融货币体系内部的金融杠杆,即央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金融杠杆,而同业拆借,则是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金融杠杆。而当前中国央行已经释放了18.56万亿人民币的再贷款了。已经占到了基础货币的48%的规模,且已经占到了准备金规模的67%,而且去年1年央行再贷款增量就是4.24万亿人民币规模。下面必须要极端举例,我们才能看清楚这个金融货币体系内部的杠杆会有多大潜在的风险。截止到去年底,银行各项存款规模是284.26万亿人民币,银行体系内所有的准备金规模为27.60万亿。而只需要资本规模化流出各项存款的十分之一,就可以挤兑所有的商业银行破产,也可以按当前的汇率挤兑掉央行的3万亿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并非全部由美元储备构成),挤兑之下,银行会大面积破产,而银行破产之前,则必须要保证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债权的安全性。商业银行向央行要再贷款的时候,无论商行的抵押物是什么,都不重要,真正的抵押物是商行银行在央行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因此,商业银行在破产之前,央行可以直接将银行存在央行的法定准备金存款直接冲抵该商业银行所借的再贷款。这央行,就会导致央行在外汇占款和对存款性公司债权两个因素上叠加快速萎缩和缩表,发生央行快速性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和崩塌。而且央行无法救助,即使央行这个时候考虑MMT来对冲资产负债表衰退,也会无济于事,因为通过MMT释放出去的商业银行准备金都会变为打向央行自己美元流动性或者外汇流动性的子弹!1年前的2023年3月,我国成立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很显然金融监管并没有看到长期战略性的金融维稳战略,反而用了1年4万亿再贷款的增量来掩盖了我们当前缩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了。现代的金融货币体系,在我以上的思考分析与视野中,变得更加不稳定了。有数据有证据,有图有真相!最后还是那句,然,之所以然,不然,则可由着我们不以为然。

Copyright © 2022 98世界杯_乌拉圭世界杯 - cy07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