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从零开始,成为音乐制作人的心路历程
世界杯实时直播 6584 2025-10-31 08:48:27

学习路上我经历过什么

因为全靠自学,当然会有颇多心得(血泪教训)。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1.懵懂阶段

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几乎零基础,到底该从何学起呢?可能很多人觉得乐理是音乐的基础,所以学习音乐制作要先从乐理开始学起。然而实际上,一开始就学枯燥、抽象的乐理很有可能让初学者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所以我的建议是,首先要结合自身的能力、学习目标等因素,去综合决定。

如果你的目标是做出一首歌,那么市面上一些系统的编曲教程,其实是不错的选择,这类教程都会包含制作一首歌曲你需要用到基础乐理知识,更加实用易懂;而当你“知其然”之后,我就会建议你要“知其所以然”了,想要搞清楚音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扎实的乐理知识始终是绕不过的坎。

那系统的乐理知识具体要怎么学呢?虽然现在网路上的视频教程已经满天飞,但我还是会建议大家回归本源:看书!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的建议是:记住我们学习乐理不是为了考试,不用死扣细节。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用到音乐创作中的知识。在这里给刚开始学习音乐理论的各位推荐几本书:李重光的《音乐理论基础》(下一期文章分享我的独家笔记)、任达敏的《流行音乐和爵士乐和声学》、斯波索宾的《和声学教程》、以及《调性和声及20世纪音乐概述》、《完全音乐理论教程》。

先从最简单、最薄的开始读起,将书中的内容都看熟记下来。类似后面三本这样的大部头,具有一定的基础再去攻读会比较好。大部头的书籍,如果时间不充裕的话不推荐通读、熟读,只需要像读字典一样,随时查阅、选自己需要的来看就好了。

然后提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如果你学习感觉到吃力、难以理解,务必及时寻找别人的帮助。在有经验的老师、同学的指导交流下,学习起来会更快速,更不容易出错。

2.入门阶段

甩掉懵懂的状态之后,我感到自己已经正式上路了。但是这离独立制作音乐还远着呢。接下来,我决定继续深入学习编曲、混音和母带知识(录音不打算深入学习,因为接触不到这么多设备...)。这些环节虽然庞杂,总结起来,其实就看、听、做三个字罢了。

(1)看:看书、看视频教程、看经验贴。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书籍、视频教程数不尽数。给大家分享一下简单的筛选信息的方法——使用的人多,知名度高的书籍和教程,基本上差不到哪儿去。而且就算有问题,也能很方便地在网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经验贴。

多用百度进行搜索,被讨论得多、话题量大的,例如拥有庞大读者群的《混音指南》,就很不错。再如B站上播放量、点赞数、收藏数高、弹幕数多的一些编曲、混音教程,也都不会差。

另外,如果想要更系统的学习,建议找一些信得过的机构进行培训,例如音乐人网就是不错的选择。在这个效率至上的时代,花最少的时间学最系统的知识才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2)听:太重要了!这就好像成为画家要先学会鉴赏画作、导演要会鉴赏影片、厨师要懂得品尝菜品一样。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制作人,必须要会“听”。

这里的“听”,其实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从歌曲写作的角度,听辨音程关系、和弦以及和弦进行、曲式、节奏、歌词等;二是从音乐制作的角度,听歌曲的编配、整体声响的各个频段、每个乐器或人声的电平以及声像等等。这两个层面都十分重要,都需要我们着重去练习。

第一种“听力”,我们可以通过传统的练耳训练来提高,模唱音程、音阶、琶音等、借助键盘等乐器练习听辨。当然,都2024年了,如果还用这么传统的方式,好像不太与时俱进。所以我给大家推荐一款软件:EarMaster School。里面有预设好的系统练习,也能够根据自己的程度进行自定义练习。每天坚持练耳,不出半年就可以卓有成效。

提高第二种“听力”,我给大家推荐一个网站:SoundGym。这是一个专注于提高音乐制作人听力的练习网站,每天都可以进行闯关型的练习。免费的练习项目包括电平、声像和频率的听辨。重要的是练习素材质量很高,练习的过程同时也在享受音乐~

(3)做: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多看多听,还得实践才可以掌握。例如宿主软件的使用,一定要多操作,多摸索才可以熟练,视频上老师教的知识,一定要实践,才懂的那些技巧是怎么回事。

为了练手,我曾经从油管视频下面的链接下载了很多multitracks(分轨)用来做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对声音工作流程也熟稔于心。

3.迷失阶段

有意思的事情来了。我买了监听耳机、外置声卡、麦克风、midi键盘等等设备,也拥有了DAW、各种插件、软音源,加上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制作技能,本以为可以完成一些作品,然而却突然迷失了方向。

我痴迷于学习新的知识、新的软件和设备、录制了大量杂乱无比的动机、常常写了主歌就憋不出副歌……

做不出东西的时候,我甚至想要通过买更新的设备来提高自己的音乐质量,结果却不遂我意。再加上工作学习繁忙,能够用来进行音乐制作的时间不多,此时的我不仅迷茫,还十分焦虑。相信学习音乐制作的各位一定也会经历过这样的一个阶段,那我当时是怎样度过这个瓶颈期的呢?

4.清醒阶段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一切计划,我一下子拥有了大量的时间,可以好好的梳理自己的头绪。这段时间里,我将自己从音乐中抽出身来,去感受生活,找回当初对音乐单纯的热爱。我发现了很多好听的音乐,看到一些很棒的文字,心里慢慢有了想要表达的东西。

于是我试着重新开始写歌,惊喜地发现,当内心有明确想要表达的东西的时候,写起歌来如此迅速,而且能够让自己满意。我不再担心自己的歌符不符合乐理,不担心歌词别人看不看得懂,也不在意从唱片工业的角度来看,音乐的质量是否达到工业标准。

而是试着让灵感借助已经内化的音乐知识,去自然流动。当我想让我的旋律更跌宕起伏的时候,我会下意识地写出一个音程大跳;当我想让声音更温暖的时候,我下意识地将高频削减。音乐从体内流出,这种创作体验无与伦比。

终于,在经历了这么多之后,我的第一首单曲在线上音乐平台发表了,虽然还有很多瑕疵,但至少已经开始做出音乐,完成了自己心中的一个小目标。

学习过程中我得到哪些教训

从我的经历中大概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和教训:

1.找到问题的根源

随着接触到的设备、软件越来越多,我们可能会变得过于关注这类东西,忘了回归到音乐本身。常常对自己的作品感到不满意,然后不断寻求更好、更昂贵的设备和软件,期望突破瓶颈。其实这些只是工具,并不是问题的根源。

想要突破瓶颈,需要我们倒推,从源头审视。一首歌母带做不好,很可能是混音没做好;混音没做好,很可能是编曲编得烂;编曲编不好,很可能是歌本身就次;歌太水,那就得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了。怎么能怪设备不够好呢?

2.明确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会忘记自己为什么开始。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听到啥音乐就想做啥音乐。比如听到Uptown Funk,就想去做放克;过两天看了《爱乐之城》,又想做爵士乐;又过两天听了汉斯季莫的Time,激动不已,又想做电影配乐。结果呢,啥也做不出来。

我的建议是先找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把它做好,然后再寻求更多的突破,并在积累制作经验的过程中逐渐摸索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永远不是好的习惯。

3.给自己设限

对于初学音乐制作,尤其是自学的朋友来说,还有一个容易碰上的困难——太过于自由,导致过分散漫而没有办法完成歌曲的制作。往往录了成百上千的动机甚至demo,但是完整的作品却很少。

另外一种情况是,这个时代有那么多音色,那么多轨道可以让我们随意添加,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导致无从下手。

要避免这些情况,可以学会给自己设限。例如给自己设定用哪些乐器来完成一首歌;限制自己只能用几个和弦、几个音来写歌;强迫自己只能用选好的几个插件来混音;给自己设定一个deadline等等。你会发现,当外部条件受到限制时,我们被迫努力延展自己的想象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的好。

4.学会整理知识框架、攻破难点

音乐制作是门内容庞杂的学问,无论你是跟着老师学还是自学,都需要学会整理自己的知识框架。根据我的经验,整理知识框架并不难,只需要把知识分门别类,写成1、2、3、4,有能力再画一下树状图啥的,都不会乱。

但是有时候我们觉得脑袋里的东西实在太乱了,都联系不上来是什么原因?其实很简单,那是因为知识还不够多!少了一些关键环节的内容,怎么联系得起来!假如我们对调音台的线性逻辑都不了解,那在学混响的时候,看到“推子前”和“推子后”肯定是懵的。

不是因为知识乱,而是因为关键的知识我们还不懂。所以当我们觉得思路乱的时候,不要着急。继续学习,继续整理,会见到出路的。

在学习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我们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保证管用。这个方法叫“费曼学习法”。简单来说,就是当你无法很好理解一个内容时,你可以通过将它讲解给另一个人听,以达到自己理解的目的。

例如你实在不理解压缩器的建立时间(Attack)和释放时间(Release)是啥意思的话,可以试着拿着书本,或者凭借自己的理解去给另一个人讲解这两个参数。很有可能在讲解的过程中,你就理解了。就是这么玄!亲测有效。

说了这么多,都是我在学习音乐制作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摸索和思考积累下来的一点实用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在这条路上刚起步的朋友们。你是否也有一些音乐制作上的学习心得或问题,咱们评论区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2 98世界杯_乌拉圭世界杯 - cy078.com All Rights Reserved.